耐高压PICC隐匿性异位率降至41%!多亏这个置管护理SOP!附PICC异位调整流程

来源:火狐体育平台网页登录   更新时间: 2024-05-16 【关闭

  耐高压PICC隐匿性异位率降至4.1%!多亏这个置管护理SOP!附PICC异位调整流程

  PICC导管异位 是PICC穿刺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其发生率高达12.5%~24.6%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导管异位。导管异位可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,包括心律失常、血栓形成、药物外渗、静脉炎、心脏穿孔等。

  PICC原发性隐匿型异位 指在置管过程中,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内反折或导管尖端未随导管的推进下行,而是异位至同侧或对侧锁骨下静脉、头臂静脉等位置。此时,腔内心电图P波或已发生部分改变,且由于胸骨遮挡,B超很难探及导管影,难以识别导管有无异位。

  刘先生,51岁,行小脑肿瘤切除术后5个月,于2023年12月28日因梗阻性脑积水入院,拟行Ommaya嚢置入术,目前意识清楚,对答切题,精神稍差,该患者主诉平时偶有头痛、呕吐。入院查体:Morse跌倒评分为55分,血栓评分为12分,提示为跌倒和血栓高危患者。

  刘先生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,术后给予甘露醇 q8h,卡文1440ml qd,行营养支持和脱水治疗。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极差,且左手臂存在肩周炎多年,无法抬高超过45°,最终选择经右侧贵要静脉置入4F单腔耐高压PICC管,导管/血管比率为42%,置管过程顺利,回血正常,推注通畅;颈内静脉无导管显影,心电定位P波未见改变,完善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。胸片结果示:导管尖端隐匿型异位,反折至对侧锁骨下静脉。

  根据既往经验调整导管,通过心电定位,退出-送管反复调整三次后可见高尖P波,复位成功。

  问题二:如何建立调整导管的标准操作程序(SOP),减少反复送管带来的风险?

  选取我院2023年7月—12月PICC置管患者共1304例,其中耐高压PICC导管置入694例,硅胶PICC导管置入610例。耐高压PICC尖端原发性异位共63例,其中58例为隐匿型异位。

  置管前未全面评估患者静脉条件:是不是真的存在先天静脉畸形、血栓形成病史、多次置管出现静脉内膜损伤或瘢痕形成、肿瘤压迫穿刺侧静脉等。

  送管过快,导管尖端遇到静脉瓣或血管壁易造成导管打折。耐高压PICC为末端瓣膜前端修剪式导管,护士在修剪导管时,存在前端修剪不平整的问题。

  剧烈咳嗽、咳痰等会导致胸腔内压力改变,导管尖端随着血流压力改变发生漂移,林娟等曾报道大量胸腔积液伴频繁剧烈咳嗽,明显地增加导管异位的概率。

  耐高压PICC材质较硬且导管有导丝支撑,虽然进入体内会部分软化,但仍不易通过血管,或通过血管的各种生理角时改变导管送入的方向,因此导致异位。

  耐高压PICC导管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(TPU)制成。该材质在模拟人体环境(37°C生理盐水)中软化。在穿刺后、送管前,用37°C生理盐水充分浸泡PICC导管后再行送管。

  ECG定位是在置管过程中采用管内金属丝或推注生理盐水引导出 ECG,通过特征性P波的振幅和波形变化确定导管尖端位置。置管前,为患者连接ECG,确保可以清晰看到体表心电图。

  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,肩胛间脊柱处垫一高6~8cm、长15cm、宽12cm的小软枕,使穿刺侧锁骨下静脉充分暴露。

  1)PICC导管送至预测长度见腔内心电图P波正向抬高,撤血管鞘后继续送管,但随导管送入,腔内心电图P波的振幅并无大幅度提高,反而较撤鞘前低,提示导管尖端异位。

  2)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在送管前后未出现非常明显变化,查看双侧颈内静脉无导管显影,回抽回血良好,推注通畅,提示导管隐匿型异位。

  3)使用呼吸法,患者吸气时腹部到胸部依次凸起,呼气时胸腹部慢慢放松,操作者见患者胸腹部明显抬起时开始匀速送管,见胸腹部下降时立马停止送管,一个呼吸周期为一个送管周期。

  4)利用导管漂浮原理,边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边缓慢送管,推注动作与送管动作及患者呼吸动作一起进行,节奏一致;推注停顿期亦暂停送管,每次送管以1~2cm/s的速度进行,使导管借助重力推动致尖端向下行至上腔静脉。

  2)低错误率原则:置管后给予指导,第一次到门诊维护时评估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情况,再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、讲解或示范等;

  4)自定步调:根据该患者的知识水平、掌握程度、理解能力等调整教育的进度。

  将改善措施应用于2024年第一季度,改善后,2024年1月-3月,PICC置管509例,其中耐高压PICC导管置入268例,硅胶PICC导管置入241例。耐高压PICC导管尖端原发性异位发生14例,其中11例为隐匿型异位。

  2)撰写耐高压PICC原发性隐匿型导管异位调整的标准操作流程,填补我院此项空白。

  1)目前磁导航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,在我院是不是能够开展此项技术,来实时定位导管走形及尖端位置?

  2)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,是不是能够采取多中心调查研究,来探究耐高压导管原发性隐匿型异位的原因及调整方法?

  [5]林娟,郑士亚.CT成像在提升胸部病变肿瘤患者PICC置管定位准确性的作用分析[J].上海护理,2023,23(11): 5-8.

  本刊将于5月16日15:00推出云作课直播:疼痛护理管理(一),欢迎广大投稿作者及审稿专家观看,直播链接: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